不只是正字

這幾天都在網摘,或在談一些比較認真的問題,好像悶了一點?
不如談些我以為是輕鬆的話題如何? :p
這次,是關於語文的。
上星期去配音時,我跟我的領班好友提起我常在blog看到的錯字。
我懷疑我對文字有點潔癖,雖然我未曾做過編輯的工作,但在讀人家的文時總帶雙校對眼,遇到較熟(自以為)的朋友時就留言告訴對方寫錯字,有時更附以連結作補充,相信近日不少朋友都領教過我的傻勁。
以下,是我的小發現:

  • 跟本。很多人將“根本”寫作“跟本”。
    Google 了一下,發現這692,000個查詢結果,包含了很多寫錯字的例證,而這問題亦不是港人獨有,兩岸三地繁簡體都有這問題,也不知是否因為拚音輸入法,而令錯字的比率提升了。
    Jacky在上年4月亦曾寫過這篇:“跟本是錯的!
     
  • 啟示/啟事。十個有九個,會將原本應寫為“啟事”的寫作“啟示”,而這兩個詞的意思並不一樣。
    內地朋友雙葉早幾天寫了這篇:“《咬文嚼字》没“咬”错”;原來這個錯處,在《咬文嚼字》最近公佈的“2006年中國出現頻率最多、覆蓋面最廣的十大語文差錯”中,排行第六位!
    雙葉引述了新民晚報1月16日的報導,解釋得好清楚:

    常用文體中容易混淆的詞是:啟示/啟事。如:“招聘啟示”“徵稿啟示”。“啟示”應為“啟事”。“啟事”義為公開說明某事,是一種公告性的文體;“啟示”義為啟發提示,與文體無關。

    有空也請大家去看看其他九大錯處。
     

  • 晒/哂。是啊!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字來的。
    如果想講炫耀自己的“晒命”,是不能寫為“哂命”的,“”的廣東話讀音是“診”,意思是微笑或譏諷﹑嘲笑。
    另一方面,很多人又會將“不值一哂”寫為“不值一晒”,誤以為意思是“不值得show off”。
    這個,mk在上年3月已寫這篇“晒,不哂”。
     
  • 在中文句子中夾雜英文字時,除了專有名詞外,英文應用小楷。
    何許人誌見到這幅圖:
    e-zone
    圖中的標題是:“土炮Bloggers群英會”。
    不知是否為了視覺上的美觀,雜誌將bloggers 寫作大楷。
    其實,大小楷應依英文文法,如句子以英文字起首,該英文字須為大階,否則一律小楷。
     
  • 在中文句子中夾雜英文字時,英文名詞只用單數。
    在中文夾雜英文時,英文字限用原形,即字典列出的形態。
    這個“土炮Bloggers群英會”,應寫為“土炮blogger群英會”。
     

以上這兩點的解釋,引自Chimp Talks在上年4月的這篇“在香港廣東話引用英文字的指引”,Sidekick“強烈勸籲”大家切記一讀,因為文出除了上述的指引外,還提供了“在中文書寫(包括香港廣東話書寫)引用英文字的指引”及幾個“實例”,寫得井然有序,解釋清晰又不失趣味,實為blogger旁身必備良文也。

早前,mysinablog那邊好有幾篇關於“寫blog應否留意語文之準確性?”的討論,大家有興趣可以一看。
寫文,無論用中文、英文、中英文夾雜,甚至用廣東話式口語也好,我們不必要像《最緊要正字》節目某些內容般,去到一個矯枉過正的地步,但明顯的錯誤,還是可免則免。
 
 
相關文章:
標點?
正字遊戲
 

 

Comments

comments

36 thoughts on “不只是正字

  1. 《在香港廣東話引用英文字的指引》一文我大都同意﹐但對引英文字時前後不加空格這一項有很大保留。我覺得前後加空格會令文字間隔讀起來更舒適。不知道原作者有甚麼特別的理據呢﹖另外一項疑問是﹐文中的正誤是作者一己判斷﹐還是有甚麼根據呢﹖

  2. stannum, 你大可以去問他啊~
    我上年在他那邊留言, 都有提過這空格問題, 亦說出了我的考量。
    有時, 我在blog 上打英文會加空格, 尤其, 當文章要用線上的翻譯軟件轉為英文時, 這個空格簡直就是必要的。
    但原來在出版界, 是不准這樣做的, 是行規還是甚麼, 我就不懂說了.
    至於文中正誤是如何判斷, 我也不懂答, 不過在我的知識範疇, 我是大部份同意他的判斷, 並佩服他懂得寫出來.

  3. 卡卡卡,我就有「領教過您的傻勁」,卡卡卡
    就您呢篇文提到既幾個例子,我就幾乎全部都錯……
    除左個晒字…:P
    (咦,唔係喎,「跟本」我好似無錯,但就算o岩都好啦,
    都係狗屎撞撞o岩既遮…:P)

    早兩日先睇到有人問起個「虐」字應該點寫,
    個 「E」應該向邊邊。

    米米高又問起「只有」同「祇有」……

    其實,好多人對正字都好認真,
    只係錯字有時錯得太過廣泛,
    搞到都唔知應該跟邊個…:P
    以前未有您比我果兩個中文字典、詞典連結,
    有時想查清楚 D 字點寫唯有靠上 Google 搜尋…
    點知愈搜愈暈……:P

    又最近,陪個女睇兒童台,
    睇到天賜爺爺個節目先知,
    原來「搞」同「攪」,用法唔同過喎…:P
    真係活到老錯到老,呵呵呵~~

    又再題外話,
    話說幾年前識左班小網友,
    某日其中一個上泥問好,
    大家講起最近上網玩 D 乜,
    佢答我呢排玩開 on 9 game,
    咁我好粗口家嘛,一睇眼都突埋……
    後來先知,佢打個 9 係等於「line」呼呼~~
    嚇得我丫,覺得佢 on 9 就唔好玩丫嘛……:P

  4. 我是那篇文的作者。我被點名!還要被Sidekick點名!很高興啊。

    讓我說說那篇文的緣起。我是從聽不慣有人說以下這兩句話﹐而開始想寫點甚麼的﹕

    呢個tools好用﹐快啲裝落你部電腦度啦。
    「定喎﹐邊有咁worse呀。」

    只有這兩句話是實例﹐其他全部都是憑空想像的。事實上﹐懂廣東話的人一定知道﹐大多數的誤句根本(承Sidekick和Jacky教﹐不是「跟本」)沒有人會犯。我是寫到一半﹐想到不如把它發展成一個長列表﹐扮一下有深度而已。而由於要把點列弄長﹐有些點是「夾硬」來的﹐也有些不過是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重寫。

    文中的正誤全是我的判斷﹐沒有根據啊。

    那三點引用英文字的指引(空隔、大小階、標點)更加沒有甚麼理由﹐只是我的喜好。關於英文空格﹐Sidekick﹐我記得你留過言﹐也記得我說我會修改。可是我沒有改……我不用翻譯﹐之前沒有想過Sidekick遇到的困難。你的困難是很實在的。我也覺得中英文字之間加上空格﹐易讀得多。可是書刊一般都不隔的吧。有些媒體隔﹐有些不隔﹐這種不一致﹐使我不舒服﹐像Monk。沒隔不易讀﹐但更配合中文字不隔的外形﹐一眼看上去全部都一整團。

  5. 除了以上的錯別字, 還想請教一下”那”和”哪”的分別
    常常看到很多人寫成”那個 (which)”和”那怕”等

    起初以為是錯別字
    但漸漸我已見不到有人寫”哪” (不過只限香港和部份台灣網站)
    “那”和”哪”近年是否已經相通? 還是只是香港人的用法??

  6. Jaycy,
    那個“虐”字,是小奧問的,好有趣,因為我竟然錯o左!
    其實細心一諗,唔會錯,因為呢個宋體o既電腦造字,如果反轉時,在一畫的開首,是不會有三角形的,那個三角形只會在一畫的末端出現。:p
    “搞“同“攪”,我以前都成日攪錯,而家仲會唔會就唔知lu~
    「只有」同「祇有」?弊,我覺得冇咩分別喎!我覺得“祗”,只係扮o野d o既寫法!:p (唔查喇!)
    on 9 game笑死我,因為我睇你留言時都以為係on九。
    讓我們繼續活到老錯到老~ :p

    jaycy on 25/1/2007 at 6:08 pm said:

    卡卡卡,我就有「領教過您的傻勁」,卡卡卡
    就您呢篇文提到既幾個例子,我就幾乎全部都錯……
    除左個晒字…:P
    (咦,唔係喎,「跟本」我好似無錯,但就算o岩都好啦,
    都係狗屎撞撞o岩既遮…:P)

    早兩日先睇到有人問起個「虐」字應該點寫,
    個 「E」應該向邊邊。

    米米高又問起「只有」同「祇有」……

    其實,好多人對正字都好認真,
    只係錯字有時錯得太過廣泛,
    搞到都唔知應該跟邊個…:P
    以前未有您比我果兩個中文字典、詞典連結,
    有時想查清楚 D 字點寫唯有靠上 Google 搜尋…
    點知愈搜愈暈……:P

    又最近,陪個女睇兒童台,
    睇到天賜爺爺個節目先知,
    原來「搞」同「攪」,用法唔同過喎…:P
    真係活到老錯到老,呵呵呵~~

    又再題外話,
    話說幾年前識左班小網友,
    某日其中一個上泥問好,
    大家講起最近上網玩 D 乜,
    佢答我呢排玩開 on 9 game,
    咁我好粗口家嘛,一睇眼都突埋……
    後來先知,佢打個 9 係等於「line」呼呼~~
    嚇得我丫,覺得佢 on 9 就唔好玩丫嘛……:P

  7. kafailo,
    竟引到你來留言,真高興!^o^
    是“楷”,不是“階”啊!
    關於那三點引用英文字的指引(空隔、大小階、標點),其實你的見解很像一般出版社的做法。有時,他們都會將夾在中文的英文字分開一點,但用的不是空格,而是排版軟件的方法。
    而出版社真的很少用“”,而用「」,不過在網上,我們卻較多用前者,這有點是受英文書方法寫影響了。
    我也覺得tools, plugins 有s 不太對,但上次問你的terms(條款,terms and conditions),卻仍覺得像有點例外,因為terms好像從來都是眾數。
    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

  8. Oscar,
    舉個例。當我跟你一起身處人群中,我突然跟你說:
    「那個人很高。」
    而你不知我指的是誰,於是問:
    「哪個人?」
    這就是我所認知的,”那”和”“的分別。
    不幸地,連台灣的國語辭典裡,有“哪怕”,亦有“那怕”,看來,某程度上,兩字亦有相通之處,我當然也說不準。看來,也不止是香港人的用法了!:p

    Oscar on 26/1/2007 at 9:15 pm said:
    除了以上的錯別字, 還想請教一下”那”和”哪”的分別
    常常看到很多人寫成”那個 (which)”和”那怕”等

    起初以為是錯別字
    但漸漸我已見不到有人寫”哪” (不過只限香港和部份台灣網站)
    “那”和”哪”近年是否已經相通? 還是只是香港人的用法??

  9. OpenVanilla 不錯!類似聯想輸入,但是沒有 sidekick 說的那個問題

    「那」和「哪」絕對是有分別的!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
    那是代詞
    哪是疑問代詞

  10. sidekick on 27/1/2007 at 1:43 am said:

    不幸地,連台灣的國語辭典裡,有“哪怕”,亦有“那怕”,看來,某程度上,兩字亦有相通之處,我當然也說不準。看來,也不止是香港人的用法了!:p

    Oscar on 26/1/2007 at 9:15 pm said:

    Sidekick,

    怎麼說成是不幸呢﹖「那」才是本字﹐絕對不應說是錯。「哪」是很新近的﹐專作疑問句的分工。近年有一種絕對分工的說法﹐大概是源自大陸吧﹖所以大陸編的現代漢語字典就說成是絕對分工了。

    這種分工是很人為的﹐也割裂了文學的傳承。如果你試理解一下﹐就會知道歷代很多名家都曾使用「那」字作疑問代詞﹕

    唐代王建﹕遠人無墳水頭祭,還引婦姑望鄉拜。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
    宋代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宋代辛棄疾﹕隨緣道理應須會,過分功名莫強求。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28回﹕雲兒也站起來﹐推他坐下﹐笑道﹕「怕什麼﹖……不過罰上幾杯﹐那裡就醉死了﹖……
    民初郁達夫《一個人在途上》﹕兩人只有緊抱的痛哭﹐痛哭﹐痛哭﹐只是痛哭﹐氣也換不過來﹐更那裡有說一句話的餘裕﹖
    現代金庸《笑傲江湖》24回﹕岳靈珊道﹕「你家的練武場在那裡﹖」林平之道﹕「也沒甚麼練武場……

    老實說﹐七﹑八十年代在香港讀了十多年書﹐我從來沒有用過「哪」字﹐一直都用「那」字兼指疑問代詞﹐從來沒有老師說過我錯的。

  11. >是“楷”,不是“階”啊!

    嘩我錯咗半世人!多謝。又﹐我寫「空隔」﹐「空格」應該好一點。

    我們較多用“”﹐是因為打字方便吧。在大陸倒全用“”﹐似乎是那裏的規範。

    關於terms﹐也許較像data一樣﹐總是用複數。但也聽人說﹕「呢個terms唔妥」﹐說的只是一條條款。這個我不知算不算有問題。

    至於那和哪﹐我是贊成分工的。一字多義容易帶來歧義。例如sidekick的例子「哪個人?」﹐寫成「那個人?」便有兩個可能﹕一是問「誰?」﹔一是質疑﹕「他﹖他這樣叫很高﹖」。

    而且一字多義讓初學者容易混淆。想想英文的where、which和when﹐我們初學時也要小心吧﹕怎麼這裏明明寫when﹐卻不是問句﹖

    也正由於我贊成分工﹐我更加覺得好一部份的簡體字都在製造混亂。

    如果先認識分了工的用法﹐返過來看沒有分工的用法時﹐便份外容易。學英文時都很怕過去式動詞吧﹐為甚麼不可以說yesterday I go to the cinema﹖反正已經標明是昨天。我的日本朋友在學廣東話﹐她昨天知道「你聽日做乜嘢﹖」和「你尋日做乜嘢﹖」的「做乜嘢」不用變﹐連叫「it’s so easy!」。

  12. kafailo on 28/1/2007 at 1:08 am said:

    一字多義容易帶來歧義。例如sidekick的例子「哪個人?」﹐寫成「那個人?」便有兩個可能﹕一是問「誰?」﹔一是質疑﹕「他﹖他這樣叫很高﹖」。

    而且一字多義讓初學者容易混淆。想想英文的where、which和when﹐我們初學時也要小心吧﹕怎麼這裏明明寫when﹐卻不是問句﹖

    也正由於我贊成分工﹐我更加覺得好一部份的簡體字都在製造混亂。

    如果先認識分了工的用法﹐返過來看沒有分工的用法時﹐便份外容易。

    Kafailo :

    本來想到你的 blog 問﹐卻發現原來你已經在這裡解答了。我問的原因是因為你的指引寫得很有權威性﹐有一種正誤已經蓋棺定論的感覺﹐如果這指引是個人意見而又沒有特別根據的﹐也許說明一下會好一點。其實很欣賞你有心這樣製作一個指引﹐而你說的我大都認同﹐不過我覺得小部份內容仍有商榷餘地﹐如果能夠寫得開放一點﹐說明歡迎不同意見﹐討論後再在指引內增刪﹐集思廣益﹐就會更好。我這樣說﹐希望你不要介意。

    〉一字多義容易帶來歧義。

    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中文字都一字多義﹐是否有歧義得看上下文的意思。文字是自然演化的﹐如果時常造成混淆﹐某些字義或用法就會自然被淘汰﹔我不認為應該人為地特意規範來改變。尤其是哪和那在讀音上完全一樣﹐這種分工來到口語時依然要靠上下文來分辨。所以質疑的用法﹐口語時要說成﹕那個人也算高﹖才不會引起混淆。

    我不介意看到有人用這兩個字時分工﹐但卻不同意絕對分工﹐然後再反過來說用那作疑問代詞是寫白字﹐與「跟本」這種真正白字並列討論。上面 Oscar , Sidekick, Tintin 等朋友似乎反而以為哪才是本字﹐所以我才找出例子﹐說明用那字作疑問代詞不是錯的。

  13. Stannum on 27/1/2007 at 6:44 pm said:
    老實說﹐七﹑八十年代在香港讀了十多年書﹐我從來沒有用過「哪」字﹐一直都用「那」字兼指疑問代詞﹐從來沒有老師說過我錯的。

    我也是這樣啊~ 到近年, 越來越見得多“哪”字, 然後開始發現這個“專門”的用途…
    唔…既然, 都分工了, 那麼, 就在適合用“哪”字的時候就用, 然後, 在那些時候用“那”字亦不視之為錯字就可以了~
    “割裂了文學的傳承”? 也不見得, 正如我們很多人現在都用“紋身”、“手錶”, 而不用“文身”、“手表”一樣嘛~

  14. kafailo on 28/1/2007 at 1:08 am said:
    至於那和哪﹐我是贊成分工的。一字多義容易帶來歧義。例如sidekick的例子「哪個人?」﹐寫成「那個人?」便有兩個可能﹕一是問「誰?」﹔一是質疑﹕「他﹖他這樣叫很高﹖」。

    突然諗起, 都係廣東話好,
    一句係“邊條友?”,
    一句係”o個條友?”,
    言簡意駭~ 嘿嘿嘿… :p

  15. 指引嘛﹐我的blog很少人看的﹐原本在想想寫甚麼就寫甚麼。難得有機會權威地編個指引呀。

    我想起以前只有一個「他」字﹐男女通用﹐後來弄了個「她」字出來﹐想是清末民初的學者仿傚歐洲語文。分了家當然是清晰一些﹐但這個字我倒不覺得共用會很混亂﹐口語不也是同音﹖有需要時自可以澄清。幸好一百年後﹐我們還沒有反過來說女人用「他」字是寫白字。

  16. kafailo on 29/1/2007 at 10:33 am said:

    指引嘛﹐我的blog很少人看的﹐原本在想想寫甚麼就寫甚麼。難得有機會權威地編個指引呀。

    我想起以前只有一個「他」字﹐男女通用﹐後來弄了個「她」字出來﹐想是清末民初的學者仿傚歐洲語文。分了家當然是清晰一些﹐但這個字我倒不覺得共用會很混亂﹐口語不也是同音﹖有需要時自可以澄清。幸好一百年後﹐我們還沒有反過來說女人用「他」字是寫白字。

    你的例子又令我想起, 越來越多人在指國家的時候也用”她”, 是跟了英文的習慣了?

  17. MS Word 有個不錯的功能,會自動調整英文和中文間的距離
    這樣就不需要自己添加空格進去了 ^^
    不過在網頁上,我的習慣是…
    當網頁使用 CSS 設定了 letter-spacing 後,我就不加空白了
    如果沒去設定字距的話,我才會加

  18. Letter spacing很好用,只是顯示大片英文時,又太闊。如果不加額外的tag來包着英文句,CSS有沒有辦法分辨﹕是英文(Ascii)便不加letter spacing,否則加。可不可以呢﹖

  19. 還有啊~
    從幾時開始,“須”跟“需”會變得這麼混亂?
    我每次看到人用“必需”及”不須”(而不是“毋須”)都會覺得很不爽……
    但又不可說人家是錯啦,mung 死我……

  20. 說起「手表」,就如「身分」一樣,的確曾有一班人話要復古。又真係有人肯聽喎。

    見親就想笑。

Leave a Reply to sidekick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