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牛下的娃娃歲月

早幾個月,當牛下(牛頭角下邨)清拆消息再度傳出後,引來了不少攝影發燒友進駐;某個星期六下午,當我在九龍灣港鐵步往牛下時,看到前面的人群,人人手執一部單反,活著持槍的機動部隊似的,其盛況真的讓我傻眼!@_@

根據維基的資料:“剩下二區的第8-14座,預計會於2009年9月起清拆,成為最後一期公屋重建計劃屋邨。”

我沒有趁機會到牛下拍照;一來,我不是攝影發燒友,二來,我也算是在牛下長大的,牛下的記憶,已在腦中長存。:)
婆婆一家是住在牛下的,所以,我的童年,有很多時光都在牛下渡過。
早陣子,我的姨姨在facebook 上載了好幾張在六、七十年代拍的牛下生活照,問准了她,我可放到 blog 跟大家分享。(不過相中人誰是誰就不便透露了!啊!沒有我份的,大家不用猜!):p

ngau_03
這張,攝於六十年代末的牛頭角上邨,背景是巴士總站。你看那些舊款的巴士!
我超愛右邊的兩位“old 嬋”(嬸嬸)。其實說是“old 嬋”也不盡然,她們好可能也只是四、五十歲,只不過當年的人打扮較保守,打扮得比較老派(尤其是勞動階層),不像我們現代人,隨時六、七十歲人也t-shirt 牛仔褲,輕裝上陣,常保春青活力。

ngau_01
這裡,是牛下十三座樓下對開的空地,有少量玩樂設施。這個是可以給五個小朋友一起玩的騎馬仔。

ngau_02
兩位小朋友挨著的,是當年的超長滑梯,滑板的部份是鋅鐵(有錯請指正)造的,在陽光燦爛的日子玩這個,可要冒被燙傷八月十五的險!
遠處的,是“氹氹轉”:“氹氹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 ”
這款“氹氹轉”可也不能小覤,在屋邨小子們的勁力加速下,旋轉速度是超高的,就算不怕暈,也要千萬要抓緊扶手,不然隨時會被飛!不過當年的小朋友個個都練得一身好本領,發生的意外的機會其實也不太高。(聽說。) :p

時日似風飛。
ngau_05
鏡頭一轉,這張已是七十年代中期的照。相中人攝於十三座樓下的雜貨舖,店名為《德豐隆》。
某些朋友一看店名,應會知道店東是潮州人。不要問我,為何潮州人會興用“隆”字作店名,甚麼《和記隆》那些,我雖是潮人,但我不懂答。:p
店子是我大舅父開的。我最難忘的,是店內那股濃濃的米香味。可惜這照沒有拍到店內。
不過4月份的蘋果副刊,曾有這一篇介紹牛下的,可作參考。

ngau_04不看照片也不知,我們會將衣衫掛在街上晾,面不紅、氣不喘,堂堂正正,理直氣壯,誰也不會笑誰的老公的內褲黃禽禽,這就是當年的屋邨歲月。

雖然我沒有在這些照片中。但我對牛下的生活記憶非常深刻。
我記得婆婆的家,午後的西斜陽光,照得室內的電視也看不到。
我記得,到日.落.西.山.下.(你懂這個遊戲嗎?),我可以在露台憑窗看著太陽漸漸沉下海中。
當時,仍未有擋著我們風景的德福花園,對面仍未有九龍灣港鐵站。
我記得,每年仲夏的盂蘭節。除了盛大的竹棚建築,滿滿的人群外,最吸引我們小孩的,是兩旁的美食:綿花糖魚蛋燴魷魚冰波蘿大菜糕蛋孖條汽水樽裝的豆漿……
然後,大人在看神功戲,我們小孩就在戲棚底捐來捐去玩捉迷藏,又或偷窺後台的人在化粧在吹打……

娃娃歲月,還給我,還我吧
如果可以吧,還給我,還我好吧?
那些舊年華,忘未了
讓記憶,這刻,一再~

我的外婆,最近抱恙,在醫院留醫中,在此送這歌給她,希望她早日康復。

Comments

comments

6 thoughts on “六七十年代,牛下的娃娃歲月

  1. 我婆婆以前住的黃竹坑村早已拆了
    我連返去影相留念的機會也沒有了
    有機會, 你都去拍一下作個紀念
    總好過將來後悔

  2. 我一出世就係牛上住,直到中四才撤出。

    還記得小時候每日都陪同媽咪到牛下的街市買餸,吃一碗芝蔴糊,再行上斜路,經過明愛 (還健在),經過新公園 (好像還健在),上到弟九座。禮拜六日就上龍山踩單車。

Leave a Reply to doodoodoocahng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