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的「深層次矛盾」

2月1日,蘋果副刊,陶傑寫了這篇《大災難》。
整天都不時見到Twitter有人推介,但我卻不欣賞這篇文。
雖然他本意是好的,因為他說的是港人的「深層次矛盾」-歧視。
可是,他卻未審先判,將那位忘了呼叫鄰居逃生的女子定罪了。你看他是怎樣寫的:

有一位「鳳姐」,已經驚覺,探頭慌問,發生了什麼事?另一個女住客就在「鳳姐」面前溜掉,沒有通知她跑。
為什麼,因為這位「鳳姐」的敏感職業,一幢房子的住客是知道的。逃生的人,會不會鄙視她,根本不予答理,就此多送一條人命呢?

雖然最後的是疑問句,但之前的卻是肯定句:

另一個女住客就在「鳳姐」面前溜掉,沒有通知她跑。
為什麼,因為這位「鳳姐」的敏感職業,一幢房子的住客是知道的。

這位抱著歲半女兒慌忙逃生的年青婦人,是位只得廿餘歲的新移民。在那千鈞一髮,她懂得逃命已經是萬幸,而她在逃出生天後,說想起丈夫繼父和鳳姐鄰居仍在屋內,已覺很內疚了。
但不幸的她,繼被CCTVB的新聞剪接法,被塑造成死了親人卻仍只顧錢的女人之後(來源),這次更被陶傑上綱上線,說她是因為對方是妓女,因為鄙視她而不叫她逃生,因而斷送人命云云。

星期日回老家晚飯,也有跟家人談起土瓜灣塌樓這件事,我哥分享了他的經歷。
他年少時曾在地盤工作。一日,他跟工友們在工地聊天。倏地,他背後的九呎雲石牆開始倒下,但站在他對面的工友們卻沒開口叫他逃,他只是看到他們眼睛突然向上望(連驚恐的表情仍未出現),福至心靈的他,當下毫不猶豫的就奮力向前撲,才逃過大難。
我哥說:“工友們那刻不是逃命狀態,也都嚇得不懂叫人逃,那麼,在危急關頭,那女子又怎懂叫人逃呢?”

今天看了陶傑的文後,我覺得,如果那女子在那刻,腦袋還有時間運算:“因為那人是妓女,我鄙視她,所以我不叫她逃”
她腦袋的運算功能未免太強了吧?

試想,這位新移民,她跟那位性工作者都較窮,大家都住在殘舊的唐樓的套房,又那來那麼多「深層次矛盾」?她又不是曾蔭權!
而就是這樣讀飽英書,充滿階級觀念,說菲律賓是僕人國家的陶傑,才會這樣以己之心度別人的腹吧?(看!我也懂得學陶傑的方法去將他上鋼上線啊,這有何難?)

我不相信,一位新移民女子,會在生死存亡一刻,對一位性工作者有「深層次矛盾」。
但我卻相信,一位以賣文賣口才維生的“才子”,會為了賺稿費,而對一位新移民女子有「深層次矛盾」。
而這,才真正是我們港人的“大災難”。

相關新聞:
蘋果日報,1月30日:「拆柱出咗問題 快啲走」 救命來電 奔出舊樓即倒塌 母女生死五秒間

相關Blog:
秀秀:看新聞是要學的

Comments

comments

19 thoughts on “陶傑的「深層次矛盾」

  1. 我兒時坐巴士, 前面有兩個空位, 一個孤隔鄰坐著巴基斯坦人, 一個坐著香港人,我毫不猶豫就坐上香港人隔鄰的空位,當中沒有一剎那的思考。

    潛意識的偏見正正是「深層次矛盾」,我未必同意陶傑的抽水,不過在這一點上, 他講出這個社會的現實。

    1. @joyce
      嗯,又係喎。
      誠然,歧視是存在的,而且好根深蒂固,會不假思索,自動選擇的;
      不過呢,我依然唔信,在生死存亡之時,會得閒理這個。
      所以,忙著逃命的女子,會抱起BB,但忘了丈夫的繼父,更忘了鳳姐。
      這是人類的親疏有別,多於是「深層次矛盾」。

  2. 致 : 一個有良心的賣文賣口才維的“才子”,記住,一張嘴巴,該叫喊時叫喊,該閉上時閉上……

  3. 向來知道此blog,亦據悉博主文章頗受好評,但這篇未免有欠公允。

    博主言,陶傑「對一位新移民女子有「深層次矛盾」。」

    是否如此?

    陶傑是否如博主所言,如此曲折的刻意去「攞佢命」,因「佢」是新移民婦女?(其「曲折」在於,未必人人會如博主般,去深究不叫妓女逃跑的人會是誰。)

    若陶傑是針對新移民,那麼,文章的末段,又是什麼一回事?

    「當香港的「主流媒體」,死者姓名齊全,只有那個來自中國內地的「鳳姐」,連名字也沒有的時候,這就不止是香港一地的「深層矛盾」──她或許來自四川、湖南,在遙遠的鄉間,她的父母在默默等她帶着一筆錢回家過年,她已經年近四十,也許,她還有一個等着母愛的小兒子。天崩地坼,她葬身異鄉,蝸居化為塵土,只留下殘牆上一張一對洋男女裸戲的海報在風中飛揚。 」

    恕我只讀得出陶傑對新移民人士在港,受主流媒體以至公眾的歧視之悲憤。

    博主似乎斷章取義了。但我不會猜測你只引幾句陶文然後大肆撻付的用心如何,這只會是烏賊戰。看文章一般都會從context去讀,尤其在批評時更需要將整體文義道出,以便閱者在批評(criticism)和原文(original text)間有平衡的參照。

    簡單說來,就算陶傑是歧視新移民,他也不必故意在這篇如此隱晦的對付這名內地來港人士;他向來也直言自己不喜歡大陸的中國人。

    博主請莫忙去猜測留言者(我)是不是陶傑打手,乃至陶傑本人,也不須這麼快假設留言者沒有絲毫人性,亦是你眼中的「陶傑同路人」。留言者尚算是讀過下文化研究,應該有一點對distortion及interpretation的敏感,亦算有一點人性。

  4. 其實呢篇文想帶出既信息同重點並唔係係果度,而且上次僕人果篇陶生想抽水既對象都唔係菲律賓,blog主真係睇唔出﹖

    1. Teichmuller,
      我估我都知篇文想帶出既信息同重點並唔係係果度,但係,真係唔鍾意佢咁樣借題發揮囉,希望你都明啦!
      即係,唔係大題講得o岩,佢就點講都得,做人不能太CCTV,做人不能太CCTVB, 做人也不能太陶傑。
      我是如此相信的。

  5. 及,就個人觀點,陶傑此文似乎不是把「歧視」視作「深層次矛盾」;

    陶文所言的深層次矛盾,應是貧富懸殊、階級壓迫、政治不公,乃至連窮人的生命也下賤如草,而博主念茲在茲的新移民婦女,或陶文末段提到的鳳姐,更是死了連名字也沒人去提。

  6. Mr. D,
    謝留言。小的疏blog已久,沒想竟收到如此有份量的留言,榮幸!:)
    我覺得,陶傑一連兩篇《大災難》及《大崩塌》,實在道出了港人的「深層次矛盾」,因此獲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評。尤其第二篇《大崩塌》,我在高登討論區看到有人說看得哭了。
    不過,請留意:
    1/ 我寫這篇blog時,陶傑第二篇的《大崩塌》仍出未街,我只是就《大災難》那篇而寫。
    2/ 你Quote的是第二篇的《大崩塌》。
    3/ 我仍堅持,當陶傑義正辭嚴的道出港人的「深層次矛盾」時,及想喚起港人對性工作者的關愛時,我希望他對眾生平等,也關愛新移民人士。他不應拿那新移民人士來借題發揮。因為,罪名太大,她扛不起。
    僅此而已。
    各人對不同文章的理解及領受的都有不同,且容我讀陶傑第一篇《大災難》時,有這樣的回應。
    謝謝。:)

    1. 近來事忙,但有必要先簡覆一下。

      博主:

      實在抱歉,在下看了你的回覆,自己原來才是「斷章取義」,沒有看清楚你引的是早一天的陶文,而大發議論;但在下保持原本對陶傑文章的解讀及看法。

      祝好
      D

  7. 剛再細讀了陶傑的第二篇:大崩塌
    又看了一會早幾天的新聞。
    陶傑說:

    明明有充裕的十五分鐘,一個來自大陸的「鳳姐」,已經跑出來了,逃亡的人,只冷冷看了她一眼,沒有人告訴她危在旦夕,就此葬身瓦礫。

    1/ 是否所有人都有充裕的十五分鐘?(來源)
    1.1/ 如是,那位拍門叫隔壁婆婆一起逃生的年青人及那位婆婆,就已經落了樓下,而不是困在樓上待教援。
    1.2/ Quote: 住在塌樓大廈 2樓的陳太,接到地產公司女職員的救命電話後,立即抱起歲半大的女兒奔落樓下,一名唱片店老闆一手將她們母女拖入舖內,「冧樓呀!」 5秒鐘後,整幢樓便在她背後完全倒下。
    1.3/ Quote: 與女友僥倖逃過一劫的陳先生,昨日抱着 3歲大狗女 Elmo講述逃命經過,心有餘悸。他說當時與女友及愛犬,以 30秒從四樓逃離瞬間夷為平地的災場。(來源)

    2/ “逃亡的人,只冷冷看了她一眼”<- 這是誰的主觀鏡? 陶傑在現場看到了?這句話是否公平,或是欲加之罪?

    我只是不解,陶傑為何要如此鞭韃同是在逃生的人呢?

Leave a Reply to sidekick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