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我們

早幾天,在 inmedia 讀到這篇“森美與婦女團體同孭黑鑊”,其中,有一位老師的回應(節錄),說: 「miss係果o的婦女團體o既人!」學生們這樣描述她們不喜愛的老師。 那個老師沒有做什麼不好的事, 她只不過在課堂上藉森美小儀事件, 教同學寫投訴信。雖然有引導學生投訴/反森美小儀的傾向, 又鼓勵(不是強迫)同學把信件寄去商台, 可是我看過相關的壁報板, 上面也有支持森美小儀的投訴信件, 我認為這個同事雖然有自己的立場, 卻同時包容了她不認同的聲音。 同學們又說: 「那一晚看電視, 那個婦女團體的代表發表感受, 說著居然扯到社會秩序方面…」 「就像我們作文胡扯一樣…」 同學們看不到婦女團體的思考脈絡, 就像我們大人不明白他們的邏輯脈絡一樣–偏偏大家都以為己經理解對方的立場。 後來,在 inmedia 再讀到這篇“張彩雲: 跨越鴻溝:婦女團體跟森小的年青聽眾如何可以展開對話?”。 其中一段,說: 到上星期底,我讀到一封一個中學生寄給新婦女協進會的信,信中沒有用上任何上述的語言,而只是解釋他作為一個森美小儀的長期聽眾,他對他們的認識以及他為甚麼喜歡聽他們的節目。讀了這封信,我忽然感到我明白為甚麼森小的聽眾對森小被嚴懲有那麼強烈的反應。但這種明白的感覺還是很模糊:在年青聽眾的心目中,森美大哥是一個好人。一時的失言就讓一個這樣好的人受到那麼嚴厲的懲罰,是多麼的不公平啊!再說,平常的報章雜誌充斥著侮辱女藝人的東西,相比之下,森小攪的選舉簡直是小兒科,森小受到這樣強烈的譴責,就顯得更不公平了! 雖然映雪對內文另一段極為反對,但對整篇的意思:“希望婦女團體跟森小的年青聽眾可以展開對話”,我倒是欣賞的。 inmedia 這兩篇文章/回應,都不約而同的提起了“信”(信件)。 令我不禁想起另一件事:新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