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在看、想看的“豆瓣”

上年四月,我曾寫過一篇“以書取人”,提過林夕曾說過: “…我很奇怪我做過的訪問,沒有問我看些甚麼書,那是理解一個人的觸覺最好的問題。” 而我,亦說過: 如果,可以”以書取人”的話,你會如何閱讀我呢? 你呢?最近又看了那些書?可以告訴我嗎? 相信,如果你也加入豆瓣(並加我在你的朋友列),我們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face: 認識了豆瓣已有好一段日子;初註冊時,已邀請了幾位愛書的Blogger 加入,一起試試這個新地方。 甚麼是豆瓣呢? 我很喜歡Melon 的這篇“豆瓣豆瓣兜兜轉轉”:(已獲准全文轉載) 已經無法再忽視這個網了。豆瓣在blogger 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今天又看到它的鏈結。就一按到底。註冊了一個玩玩。 這是個以書籍電影為內容的SNS光看看可能不覺得什麼。一用下來。乖乖很貼心。 而且很讓人歡欣鼓舞。這不正是SNS新的發展之道。 早就對大一統最後淪為交友網站的諸SNS門戶感冒異常。註冊過n個,比如uu、hi5、mywallop,結果內容空洞,邀請來邀請去,等於不辦酒光發喜貼玩。倒是這個豆瓣的出現。令人耳目一新。給困惑中的SNS指明了一條出路。 如果把 SNS當主題來搞的話,只會變成純拉關係的社交網。只有把SNS當作知識分享,獲取,傳播的途徑,化作實用的功能模組,融合進網站中才能出彩。 此外,豆瓣的流程,設計的真不錯。從你自己搜索第一本書開始。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 寫書評。加收藏。入小組。添鄰居。一氣呵成。充滿互動。讓你主動投懷入抱。沒有傳統網站高懸一行功能表等你點擊的俯視感。豆瓣的創立者說的很好,網站的主題不是電影或者書籍。而是人的討論。一切圍繞著這個展開。這是傳統媒體,甚至傳統網站不能做到的。從大眾,小眾分化到個人,資訊從壟斷,平等到共用。blog,sns,wiki都在繼續延續著internet的理想。 豆瓣如今新添了電影欄目。也是以imdb資料庫為主。對比impdb可以看出,什麼是以人為本。 impdb模仿imdb,做的也比較成功,但是blog一直不能很好地融入整 個框架中。是不是能夠模仿一下豆瓣的sns特性呢。難度比較大。 最近,豆瓣更將你喜歡的書及電影,分為“看過”、“在看”及“想看”三類。功能更廣了! 這個,是“我的豆瓣主頁” 雖然,暫時加入了的書本及電影並不多。:p (豆瓣初時在資料庫中的書大都是簡體書,但早陣子已可容許會員自行新添資料庫沒有的書本了) 而我,亦在豆瓣開設了一個小組: 香港書蟲, 歡迎任何地域人士加入,一起談書!:idea:     延伸閱讀: ......亂想: 虛擬互連